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SNEC展)在上海落幕。展会结束后,晶澳科技副总裁祝道诚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
近年来,在光伏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光伏电池技术迭代之势潮涌。祝道诚对记者表示:“得益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的快速降低,目前各个新型产品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在技术迭代更新逐渐成熟过程中,筛选出主流的、最具经济性的产品,并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产能配置,同时在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规模化推广并量产,是公司目前所关注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技术交叉竞逐
过去两年,因主流P型电池转换效率难以再有效增加,N型技术路线脱颖而出,成为光伏行业的新宠。晶澳科技今年在SNEC展会就发布了全新N型组件产品DeepBlue 4.0 Pro。
祝道诚讲解道:“DeepBlue 4.0 Pro组件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5.3%。经测算,在不同应用场景、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安装方式下,相比于p型组件,DeepBlue 4.0 Pro组件BOS成本可降低2%—4.5%左右,LCOE可降低2.5%—6%左右,相比于原有版型N型组件,DeepBlue 4.0 Pro组件BOS成本可降低1.4%—2.8%左右,LCOE可降低0.7%—1.6%左右。”
事实上,经历了2022年行业公认的N型技术发展元年后,基于晶硅材料的N型电池,包括TOPcon、异质结(HJT)、IBC等,正在逐步替代P型电池。
祝道诚表示,“光伏行业的技术迭代很快,我们会根据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成本优势来做规划与更新。上一代的PERC技术有5年到6年的生命周期,今年是新技术TOPcon的元年,市场投放占比应该在20%—30%之间,明年应该会超过50%”。
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分析道,电池片技术发展来自技术迭代,当前主流的PERC电池效率平均为23%以上,迫近瓶颈且提效进度放缓,而N型电池效率提升潜力巨大、投资成本不断降低,目前转化效率已突破平均24%以上,将成为这一轮光伏技术变革的方向。
对于HJT、钙钛矿等电池技术,祝道诚坦言道,这些新技术当前仍未成熟,在工艺与现有设备上有比较大的区别,目前都在中试和研发阶段,降低光伏度电成本是行业的不变追求。
根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数据,PERC、HJT、TOPcon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24.5%、27.5%、28.7%。到2030年,N型电池的转换效率将超25.5%,比P型电池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
祝道诚表示:“N型作为下一代的主流光伏发电技术,公司基于倍秀电池技术的产品目前已经处于大规模量产阶段。同时基于硅基异质结技术的高效‘皓秀(Hycium)’异质结高效电池研发项目中试线也在陆续试产,并通过一系列工艺提升措施的导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探索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在此之外,研发中心也在积极研究和储备多种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技术。”
未来N型更有竞争优势
在N型电池技术中,TOPcon是最先落地、规划最多、在建和投产产能最多的。开源证券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或达350GW,TOPcon电池/组件出货量有望达到100GW—150GW。
祝道诚认为,“TOPcon一定是未来2年—3年内最主流的技术,另一个就是异质结技术,虽然目前来看设备更换成本还是处于高位,但它对老的工艺设备和原辅材料的继承性是最好的。TOPcon技术本身还有3年—4年的发展时间,由于研发、工艺和成本因素,技术本身头部效应明显”。
在产能方面,祝道诚介绍道,2023年底公司电池产能预计有约N型36GW、p型40GW的电池产能,同时还有20GW在建,明年一季度电池产能可达90GW。在制造环节,目前p型的成本略低于N型,未来N型电池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路径明确,市场上N型有一定溢价,整体上看,未来N型更有竞争优势。
随着众多“参赛者”的加入,N型产能是否会过剩?祝道诚表示,“目前并未看见,TOPcon或者说电池工艺技术,本身就带有密集投资型的特性。从历史来看,头部企业的成熟度或者量产成本控制是最好的,规模效应也会比较明显”。
而对于未来的市场变化,祝道诚认为:“这个市场蛋糕在逐渐做大,第三方预测今年规模在420GW,我相信明年仍然有30%以上的增速。这对于一线企业来说,先进产能永远处于稀缺状态,一些落后产能会逐渐被行业出清。”
“公司在选择新技术路线时,会经过前期调研、小试线、中试线、示范期再到最后的量产推广期,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随着新产能释放会得到一定的缓解;N产品得益于技术效率提升带来产品的功率瓦数也有相应的提升,售价比PERC产品略高。2023年N型产品处于新产品发展的初期阶段,供不应求,将对公司盈利提升有所帮助。”祝道诚进一步说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