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简讯:又胖又弱的朱高炽,仅当了8个月皇帝,为何被誉为千古明君

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04-25 10:12:34

明仁宗朱高炽,身体不太好,有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他老爹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马上皇帝,一生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对于这个连走路都不利索的胖儿子,一向很不满。

朱棣当年发动靖难之变、南下攻打南京的时候,他把另外几个儿子都带出去打仗了,只留下行动不便的朱高炽在家守城。建文帝朱允炆知道后,使了一招"围魏救赵",派几十万大兵攻打朱棣的老家燕京(北京)。


(相关资料图)

朱允炆发兵的同时,还给朱高炽送来一封密信,信中说,如果朱高炽愿意弃暗投明,大义灭亲,他可以给朱高炽封侯晋爵。

朱高炽虽然胖,但绝不蠢,就算父亲一直不喜欢他,他也不会做出卖父求荣的事。朱高炽无需拆阅就知道是什么内容,他赶紧派人把密信原封不动地给老爹送去了,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朱允炆这招够聪明,因为朱棣不喜欢朱高炽,如果知道他与朱允炆有什么来往,必然猜疑,没准父子会自相残杀。

朱棣得知老窝被困,心里十分为难,自己打了好几年,眼看要攻到南京了,如果回援燕京的话,恐怕前功尽弃,如果不回援,又担心朱高炽把老家丢了。

朱棣反复衡量之后,决定继续进攻南京。燕京城只留有一万兵马,这时朱高炽见兵临城下,他打定主意,与其等城池沦陷再死,还不如舍身战死。他不顾自己"面积大,目标明显"的劣势,冒着被流箭射中的危险,亲自上城督战。老妈徐王妃看儿子如此勇猛,也跟他一起上城鼓舞士气。

连老天爷都支持朱高炽,当时已近寒冬腊月,朱高炽让士兵们夜里提水浇在城墙上,到了早晨城墙成了冰墙。敌军中有架云梯爬上墙头的,但是到了墙头却抓不住,又滑下去。守城将士在朱高炽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终于打退了朱允炆的军队,成功保卫了大后方。

朱棣登基之后,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立朱高炽为太子,这使随军征战立下大功的老二朱高煦极为不满。

永乐十六年,朱棣到北京督建新皇宫,让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朱棣长期不在南京,而那些揣测皇帝心思的大臣,就帮着朱高煦说太子的坏话。

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坏话说的多了,朱棣就开始担心朱高炽有什么不轨的行为。他让礼部侍郎胡濙到南京暗访,监视太子的举动,并叮嘱他说:"人言东宫多失德,汝至京师,可多留数日,试观何如,密奏来!奏字须大,晚至即欲观也。"这老皇帝对太子已经有倾向性意见,一般的办事人员会迎合上意,收集太子的"不轨"言行。

他这明摆着想找朱高炽的碴,如果派去的是朱高煦的亲信,那朱高炽就完蛋了。

幸亏胡濙是一个好人,他没有揣测圣意去迎合皇帝。到南京住了一阵,明察暗访,他发现朱高炽不仅尽职尽责,而且仁政爱民。于是胡濙用斗大的字给朱棣写了一封信,信中介绍了朱高炽监国的七件事情,以此举例说明太子为人诚实恭敬,行事有礼有节,恪守本分。从此朱棣不再猜疑这个胖儿子了。

朱高炽继位以后,改元洪熙,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他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

朱高炽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朱高炽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洪熙皇帝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可惜,这位皇帝当得很不错的胖子只在位8个月就去世了,终年47岁。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痛悼他在位时间太短。

从个人的能力来说,他显然不属于有锋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汉武乃至他的祖父朱元璋、父亲朱棣,相对平庸。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尽量少地去命令臣民这样或那样。这样平庸的皇帝,带给百姓的福祉远甚于那些个人能力很强、不甘平庸的皇帝。商纣、秦始皇、隋炀帝就是有能力而喜欢胡折腾的皇帝。

朱高炽的庙号为"仁",他也不愧为一代仁主的称号。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