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美两国都放松了货币政策,M2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之后我们看到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中国不但没有通胀,似乎还有了通缩的迹象,所以大家就很奇怪,为什么差异这么大?中国的钱都去哪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跟中美两国CPI统计口径有关系,美国CPI中房地产的占比特别高,大概接近40%多,在全世界我们所见过的几十个国家的CPI里面,它是房地产占比最高的,中国CPI的特点是食品项占比特别高。所以大家经常开玩笑说,中国的CPI不关心你能不能住得起房子,它只关心你能不能吃得上饭,你要能吃得上饭OK了,美国的CPI不太关心你能不能吃得上饭,它只管你能住上房子就行,所以这两个国家在统计口径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房价一涨,美国CPI马上就起来了,但是中国就迟迟没有涨。大家也会奇怪,新冠疫情爆发、俄乌战争爆发引发了整个全球的粮价暴涨,中国的CPI不是以粮食为主吗?应该也出现暴涨才对。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中国突然间从巴西等一些美洲国家、俄罗斯、还有一些亚太国家大量进口粮食。这里面巴西的量最大,一跃窜到了整个中国贸易总份额里面变量最大的国家,排名第一了。所以当时我们查了一下,发现进口的主要是大豆,金额大概在300亿美元每年左右。
由于我们的决策部门未雨绸缪,所以在后期第一轮粮食价格上涨,和俄乌战争爆发以后第二轮粮食价格暴涨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家价格也出现了一些上涨,但是跟国际粮价的飙涨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对我们国家国内的民生其实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在CPI的统计口径里面,国内CPI有变化但是没有那么明显。所以我们看到,同样之前的放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的CPI就涨上天了,但是中国的就没有涨上去。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美国的CPI口径,它里面不仅仅是房价高,而且房租也高,房租本身对于房价又有12个月的滞后性。这是什么意思?就是首先CPI本身,它的物价指数就是在经济指标当中的一个滞后性指标。
一般来讲我们经济的先导型指标,比如用来做金融市场交易,一般会用到像PMI或者像一些货币金融指标,它是领先于经济的,我们管它叫预期型指标。如果是过程型指标,比如说像GDP、PPI,它一般就代表着经济已经动了。滞后型一般来讲,像CPI是属于滞后型的一个指标,其实我们在过去很多年的工作当中,很少见到比CPI更滞后的指标,但是这个房租,其实它比物价指数还滞后,因为它要等到房价下降12个月以后,它的房租才会降下来。所以如果任何一个部门通过美国的CPI来制定政策,其实是比较容易出现严重问题的。因为假设我们现在开着车在大道上,我们判断应该怎么样去行驶,是往左往右,正常情况下肯定是目视前方,要往前看,也就是看预期,看前面大体上要发生什么事情,实在不行,我看车轱辘,可能也不太安全,但是看一个滞后型的指标来去确定未来怎么走,这个是什么状态?就是目视后方往前开车的一个状态,这个状态恐怕是很危险的,跟闭着眼睛开也差不多。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美联储政策条件下,美国的商业银行爆雷,美国各种各样的金融指标开始乱窜,要么就创历史新高,要么就创历史新低,它不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上,所以我们看到中美两国的CPI应该说是各有差异。大家经常开玩笑说,美国盯住房价的CPI,不应该给美国用,应该干脆给中国用,所以由于中美两国的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数据表征有些差异,这个是很正常的,其实没有必要太担心。
另外一个,正常健康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低通胀,高增长,通货膨胀本身也不是一个好事,它就像一个正常人发烧,你说一个人看到别人发高烧,我没发烧,这是为什么?于是很焦虑很疑惑,什么原因?是我没有能力,是我没有火力,是我得了什么病,怎么别人发高烧,我为什么不高烧,如果有这种疑问,我们觉得也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