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激活发展新动能

环球网   2023-07-10 11:52:59

广东、福建、海南这三个地方同属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区域。以前,广东、福建的主产业是来料加工、代工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海南则主要是房地产。这些曾经的主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迅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受到人口红利、资源限制等因素,这里的很多地方也遇到了经济增长的瓶颈期。那么,它们如何培育新动能,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效果又如何呢?


(资料图)

广州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这个曾经的传统制造业重镇正在向“新”而行,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6月7日,“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采用“一箭26星”方式成功发射,一度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的纪录,这个火箭正是在南沙制造的。

调研中,记者来到火箭研发和生产企业——中科宇航的总装车间。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火箭总装实现了众多技术上的突破。而这背后一个重要支撑是2022年5月企业落户南沙后,拿到的近1亿元南沙新区科技创新基金。

南沙新区科技创新基金是南沙政府用金融支持科技的主要手段之一。2015年,南沙设立自贸区,特别是2022年6月,深化粤港澳合作的《南沙方案》出台,将“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列为南沙建设任务之首。应时而为,南沙开始加快引进、培育高新科技企业。大企业引进难,南沙决定在中小乃至初创企业培育上下功夫。但很快,一个痛点问题出现了:虽然有高成长性,但技术成本高、盈利少、资产轻、风险大,众多因素导致绝大多数此类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难、融资贵,甚至成了企业的“生死”关。

广东广州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局长 钟伟彬:其实融资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得基金投资,二是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现在股权投资的社会机构一般都主要是倾向于比较成熟的、比较后期的企业,银行也是比较看重重资产、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所以初创企业很难得到资本上的青睐。

痛点问题怎么办?市场缺位谁来补?南沙决定探索“一金+一池”的金融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子。“一金”指的是南沙政府出资20亿,设立科技创新母基金,以资招资,借助政府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共同组成针对不同类型新兴产业的子基金,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

广州南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雨桐:政府承担起引导、鼓励和撮合的作用,让更多的市场化资本看到政府的支持、政策的支持,以及未来该产业在本地区蓬勃发展的希望,让更多的市场化机构有意愿支持南沙未来重点打造的强势产业链。

以投促产、以投促创。现在,南沙以12亿的母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86亿,形成21只子基金,投资项目包括火箭研发企业中科宇航在内的20多个企业。但基金投资覆盖的企业范围毕竟还是有限,银行贷款还是大多数企业的刚需。于是,南沙政府成立了“一池”——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通过风险共担方式,引导合作银行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款服务。

广东广州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局长 钟伟彬:假设银行出现损失,市区财政可以承担损失75%,银行只承担25%,这样让银行更大力度向科技企业放贷。

目前,南沙“一池”的合作银行已经有21家,发放贷款超12亿元。在“一金一池”等政策助力下,过去一年,南沙新签约项目29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了76%。

如何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如果说广东南沙正抓住资金这个痛点下“绣花”功夫,而另外一个地方,福建宁德,通过十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从零基础到世界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的蜕变。宁德又是如何创造新引擎、打造新动能的呢?在宁德市工信部门,记者看到了最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提前布局,正是宁德十年来培育新产业、创造新动能的关键一招。十多年前,国家刚刚提出鼓励新能源车发展,当地政府便看到动力电池市场的巨大潜力,推动成立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宁德时代。如今,宁德时代已经发展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在政府引导下,众多相关企业也陆续加入进来,形成了锂离子电池的全产业链。

福建宁德市工信局局长 韦芝富:到2015年我们迎来了一个小的发展高峰期,一下子入驻了三十几家的链条企业,现在我们60%都能够实现就近配套。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效果显现。现在,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6年排名全球第一,2022年,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年产值已经超2700亿元,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被评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不过,挑战和竞争从来都是与发展并存。近几年,动力电池原材料越发受限,同时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宁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布局思考。在宁德时代的创新实验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最新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材料进行检测。

宁德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强创新技术突破,确保供应链安全,乃至走在价值链的最高端;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引进研发机构,在采购端提供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供给,加快推进电动船舶、电动重卡等新能源下游应用新市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如今,瞄准了新的发展潜力,宁德再次出发。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在新动能上做文章。如果说宁德十多年的发展是“从无到有”创造新动能,那么对于此前曾是房地产一家独大的海南,如今作为自由贸易港,为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它又找到了什么新路子呢?

每天,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都非常繁忙。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慧:每个月有两艘载货原料47000吨的来自北美的船来到洋浦港,在这里加工成产品以后,销到西南和西北以及华东地区。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是一个综合型粮油加工企业,是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在洋浦保税港区首个建成投产的生产性项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率先“落户”,关键在于可以享受到加工增值超30%货物内销免关税的自贸港“金”政策。

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局长 张洪光:这个政策比较适配健康食品加工企业类型,现在除了洋浦保税港区之外,区外已经有健康食品港,我们已经引进了30多家健康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逐步达到500亿。

洋浦港是一个缩影。在“高水平开放”上做文章,借自贸港建设的东风,用好政策的红利,招来新企业,发展新产业,正成为整个海南省找到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这两年,海南加快促进各项政策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至今,包括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等180多项政策文件相继实施。有了“硬”政策,还要打造“软”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任务,那这里又是怎么做的呢?

外资流入是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记者来到一家落户海口江东新区的加拿大巧克力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南对国际投资实行“单一窗口”“一网通办”,企业从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不仅登记注册便利,企业落地后,无论是建厂选址还是办食品生产许可证,乃至子女就学等,当地都会时刻提供精细化的“软服务”。

海南省商务厅外商投资管理处处长 金晶:组建了省市两级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建立服务外资项目的工作台账。同时,我们也创新机制、保护外商投资,在全省18个市县设立了外商企业投诉工作机构,外资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诉求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

海南高水平的开放和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投资者和建设者。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海南全省实有经营主体285万户,增速连续39个月保持全国第一。2022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0.5亿美元,从经济小省迈向外资大省行列。非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8.4%,房地产调控实现成功闯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王昌林: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再靠传统的动能来维持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了。广东、福建、海南这三个地方,为我们推动更创新、更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为我们下一步更好探索、制定和完善支持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式和路径。广东、福建、海南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培育新动能,必须因地制宜,抓住机遇;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布局;要吃透政策,下足“绣花”功夫。同时,还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布局新赛道,锻造新优势,向“新”而行,我们才能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 最近更新 ]